专业思政示范建设项目亮点展示——公共管理类专业

发布者:沃崇娜发布时间:2022-09-05浏览次数:18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国家和政府都早已不再是那个“守夜人”,国家治理的绩效,政府行政机构的表现,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和福利。公共管理实践性、综合性强,当仁不让,理所应当地在推进国家、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有所建树;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坚持公共部门社会实践,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走向社会、走近政府,走入人民,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建设浸润人才培养,让专业学生在公共部门社会实践过程中感知政府、公共精神和公共责任。

公共管理学院将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建设带出课堂、走出校园,与短学期、公共部门实践和实践基地结合起来,多元融合互动浸润式培养公共管理人才。学院与杭州市拱墅区(原下城区)政府单位连续20年开展学生实习合作,每年为期2个月,坚持政校合作20年,全面贯彻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教学改革精神,将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空间拓展到政府机关部门,不断丰富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教学资源,引入政府部门实务专业力量,壮大课程思政、专业思政队伍,创新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模式,聚力推进政校合作,建立移动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建设,促进公共管理理论和社会实践的结合,提升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实际效能,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公共理性、公共精神和公共责任担当的公管人

公共管理学院不断拓展与政府部门合作,持续深化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促进实习实践与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融合,实现多元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在拱墅区政校合作基础上,先后与浙江省科协、浙江省红字会、西湖区风景名胜区行政服务中心、西湖民政局、浙江省信访局等政府和公共部门建立政校合作模式,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利用校内和校外政府与公共部门力量,充实专业思政队伍和育人资源。院内实习指导老师、政府和公共部门实习基地指导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学生们将公共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政府行政管理、公共部门管理岗位的思政元素、德育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等结合起来,使政府职能工作、公益部门工作、学术专业工作、志愿服务工作等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体验,加深对政府行政部门运行过程的了解,现场和实地感受政府治理的新理念新模式,达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强化公共管理人才的公共精神、家国情怀、为民服务的意识与素养,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

学院立足杭州和浙江,扎实推进公共管理专业实践和实习基地建设,强化政校合作,让学生树立建设全面展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共同富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意识和人民中心的情怀。通过政府和公益部门2~3个月实习,游览大运河、学习国家非遗手工项目、欣赏杭州戏剧等,亲身参与基层社会疫情防控防治,参加紧急救护培训,签署无偿捐献人造干细胞承诺书,组织开展市民明宣传工作组织协调指导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参与组织开展市场监管,保障食品、商品安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一系列有情怀、有价值的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展现了古典老杭州的文化底蕴、杭州地方治理现代化的成就,公共管理专业学生深切体会杭州文化、杭州精神、公益精神和公共责任担当,实现四个“这样的”的转化:从一开始仅在课本上的“原来是这样”的理论政府,到熟悉实践后的“真的是这样”的现实政府,再到了解到各种问题处理方式以及运行模式后的“原来就这样”的实践政府最后到和百姓接触之后,包括在业务科室或者窗口实习后的“真的得这样”的为民政府。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重苦杂难”,深切体悟到公务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信念,深度理解到关切人民群众的声音和诉求的重要性;深刻领悟公职人员所需要的姿态应当是忧民所忧、急民所急的态度以及对事严谨、对人温情的风度,努力做到严谨又不失温情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在实践中深化专业理论认识和实践认识提高综合运用公共管理理论解决实际公共问题的能力

公管专业暑期社会实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全过程、全全方位育人,以“五个一”工程为统领,探索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实践模式,扎根基层,在实习中践行“杭州是我们的杭州”主人翁精神,勇于担当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学院将持续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深挖思政元素,推进课程理论专业知识、社会实践和思政教育的融合渗透,进一步落实“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专业思政要求和目标,坚持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学习和实习中,培养眼里有光、心中有梦、腹中有才、肩上有担当、脚下有远方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