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及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现就推进专业思政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构建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时代要求,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工作格局,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推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提升育人成效。
二、主要目标
深度挖掘学科专业的价值引领元素,完善专业培养过程的课程思政融入机制,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进一步提高专业育人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加强教师开展专业思政的引导、培训、实践、激励与考核,全面提高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通过推进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教师思政一体化建设,促进一流课程、一流专业、一流教师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基本原则
(一)全方位开展。开展专业思政建设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面,全校所有专业都要结合专业培养方案及本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制定专业思政建设方案,有效开展专业思政建设。
(二)系统性设计。开展专业思政建设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第一、第二课堂整体设计及人才培养全过程;各专业要把专业思政建设纳入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范畴,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三)一体化推进。课程思政既是专业思政的重要组成,也是开展专业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各专业要把握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的一体性特征,对理论课和实践课、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进行一体化设计和一体化实施。
(三)特色化实践。各专业应该根据学校办学定位、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结合专业内涵和外延,制定个性化、有特色、有质量的专业思政实践方案,精选专业思政实习基地,推进思政教育全面融入认识实践、生产实践和毕业设计。
(四)突出工大特色。发扬浙江精神和工大三创精神,深入挖掘专业思政元素,突出工大专业特质,凝练特色亮点,形成相对优势,逐步形成工大专业思政建设特色。
四、主要任务
(一)明确专业思政建设要求。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定位,在本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中,对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目标和要求进行精准设计,明确提出专业思政的总要求。
(二)设计专业思政建设方案。对达成本专业毕业生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核心素养的实现路径进行整体设计,把专业思政目标细化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各方面,明确专业思政实施步骤、支撑矩阵和进度计划,强化专业育人功能。
(三)深化课程思政建设。专业思政建设目标要体现到本专业所有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中。每个专业都要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建成不少于3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思政示范课。
(四)建好一批专业思政实践基地。增强专业思政育人效果的有力支撑,建设一批服务专业思政实践教学的优质平台,不断增强课程的思想性、亲和力、针对性,教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魅力和实践伟力。
(五)形成专业思政建设成果。各专业要坚持成果导向,及时编写、出版体现专业思政、课程思政要求的教材、讲义、案例等,及时总结建设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推进专业思政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
(六)落实专业负责人主体责任。专业负责人是专业思政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负责带领专业教师共同研制本专业的思政目标和专业思政建设路径,落实学校、学院的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七)发挥教师党支部积极作用。教师党支部应切实发挥思想引领、组织协调、服务保障的作用,把专业思政有机融入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在专业思政、课程思政、教师思政一体化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专业思政建设顶层设计。学院要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强化本部门专业思政建设工作顶层设计、整体统筹,制定并落实专业思政工作方案,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要求,分类推进专业思政建设,实现课程思政建设覆盖所有专业和所有课程。
(二)抓重点注重统筹推进。要统筹开展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既要坚持课程思政在专业思政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又要坚持把专业思政目标要求传导到教师,着力促进专业思政、课程思政、教师思政一体化建设。
(三)优化专业思政建设环境。加强对专业思政建设工作的引导和激励,选树一批专业思政建设典型,发挥好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搭建交流研讨、教学展示平台,促进学院之间、专业之间、教师之间开展互动交流,浓郁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氛围,提升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和水平。发挥校、院二级教师发展中心在提高教师育人能力方面的作用,高质量建设学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保障专业思政、课程思政必要的经费。